法制晚报11月28日报道 2010年,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捧起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令世界对泰国电影刮目相看。如今,很多欧美电影人都认为阿彼察邦和中国导演贾樟柯才代表亚洲电影的最高水准。

昨日,为期2个月的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明日今夜”个人艺术展正式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除了集中展示阿彼察邦在录像、摄影、装置方面的艺术作品,即日起至12月11日,尤伦斯还将举行阿彼察邦个人影展,在大银幕上放映其戛纳电影节金棕榈之作《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等20部作品。

借此机会,《法制晚报》记者与阿彼察邦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深刻感受到了这位泰国导演的独特气场。正如阿彼察邦一再强调的,做电影只是自我表达,希望吸引有相同感受的人一起分享,与任何商业无关。

只想自我表达不会迎合所有观众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你的电影很爱呈现关于灵魂的故事,你本人是不是很信这个?

阿彼察邦(以下简称阿):泰国人相信树和一切东西都是有灵魂的,对我来说不可能完全抛弃这个(文化),但我也不完全相信。在我的电影中出现的灵魂,其实是我对已经消失的事情的怀念。

FW:你为什么格外喜欢和非职业演员合作?

阿:我很欣赏非职业演员拥有的某一领域的经验,而那些经验是我没有的。聘用这些人来表演,对我来说是分享经验。我确实喜欢和不同领域而不仅仅是电影领域的人一起合作。

FW:你凭借文艺电影闻名世界,但越艺术难免越小众。你有没有考虑过拍一些更大众的题材,比如青春偶像类的商业电影来吸引观众?

阿:我不知道,我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做电影只是出于自我的表达,我希望通过这种表达,来吸引一些和我有相同感受的人,并且一起分享这些感受。但好的电影尤其是文艺电影,可能不会迎合所有观众。

泰国电影流行只是中国人一时好奇

FW:在泰国,电影的审查制度是不是也很严格?

阿:是的,比如在2007年之前,电影是由警察来审查的,很多影片被限制放映。后来通过电影人的抗议,审查制度有了一些改变,比如建立分级制度。但问题其实不在于法律本身,而是制定法律的人对电影不够关注。

我所知道的泰国上一次关于电影审查制度的抗议是关于禁止变性人题材电影的。当时做这部电影的人去法庭上告泰国政府,这对泰国电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FW:近年来,泰国影视剧在国际上崛起得很快,在中国也有很多人追捧泰剧、泰国电影,你觉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阿:我不觉得泰国电影真那么流行,也许只是出于人们对不同文化的好奇。比如最近在中国,泰国的偶像电影多了起来,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观影潮流,一阵子而已。

FW:中国电影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题材爱跟风等。泰国电影同样在高速发展,它的瓶颈在哪里?

阿:其实泰国电影并不缺乏创造力,真正的问题在于电影本身及观念的表达。泰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告诉人们非黑即白的观念,这是需要改变的。泰国目前还是很保守,更多的是通过道德而不是法律来约束人,这对电影的表达影响很大。

此外,我觉得泰国电影产业在商业上不够成熟,需要更多成功的商人来推广。

人物档案·阿彼察邦

于1970年7月出生于泰国曼谷,24岁获得坤敬大学建筑专业学士学位,后赴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电影专业。

2000年,阿彼察邦拍摄第一部作品——实验电影《正午显影》,在泰国上映后引起轰动。2002年,他的第二部作品《祝福》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奖项;2007年,他执导的《热带病毒》跃升戛纳主竞赛单元,获得评审团奖;2010年,再度闯入戛纳主竞赛单元的阿彼察邦凭借《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获得金棕榈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