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剧是泰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融合舞蹈、音乐 诗歌、绘画、武术和皮影等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被看作泰国最美丽的舞剧艺术。孔剧中的猴王形象,就像中国的孙悟空一样家喻户晓,是泰国人民机智、灵活的象征。

剧情简单 表演不易

孔剧起源于400多年前泰国的大城王朝时期。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剧本不变、情节单一。孔剧只有一个剧本,是根据印度史诗改编的:十面魔王抢走了古代国王拉玛美丽的妻子悉达,国王在猴王的帮助下,击毙十面魔王,救出悉达,得胜回朝。二是以舞传意,没有台词。孔剧全场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台词。其动作源于印度,经改编后更加缓慢,每一个舞步都有特定步法,加上手势表情达意,所以又称哑剧。三是头戴面具,造型独特。孔剧分为男主角、女主角、罗刹(魔王)和猴4种角色。除了男女主角,其他都戴面具,所以也叫假面舞剧。四是服装华丽,价格昂贵。这与其源自宫廷有直接关系。演员头戴宝塔帽,身穿纱笼衣,披金挂银。演员的服装都是手工绣制,饰以金银线,一件往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才能完成,价格高达5万泰铢(折合人民币1.1万元)。

孔剧动作复杂、要求严格,演员需要从六七岁就开始学习。演员要在国家艺术学院学习10年,才能登台表演。孔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是木琴,泰国人相信这是惟一源自本土的传统乐器。传统的木琴技艺训练要经过很长时间,学生住在老师家里,通过口传心授,手把手教习,从不用乐谱。

官民协力 共同呵护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孔剧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欣赏者越来越少。为此,泰国官方和民间齐心协力,共同呵护这一传统文化遗产。

泰国王室,特别是王后大力支持孔剧。去年底泰国国王80大寿时,国王和王后就在国家大剧院主持了盛况空前的孔剧演出。其他国家的王室或元首来访时,被安排在大剧院2楼大包厢观看孔剧,也是一种礼遇。

已故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是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票友”。他把自己在曼谷市内的家改造成了孔剧场。去世5年后,他的故居于2000年被改造成为孔剧博物馆,现已成为游客最喜爱的特色文化景点之一。

泰国民间也有一批坚定的孔剧爱好者。由曼谷一位导演发起的孔剧俱乐部里,每天下午6点钟都有30多名青少年在排练3个小时的孔剧,这是泰国第一家公司化的孔剧团。去年开始,他们在国内巡回演出,每个月换一个城市。

旅居海外的泰国人也把发扬孔剧作为保持文化之根的重要手段。一群在英国土生土长的青少年在伦敦组织了一个孔剧团,2001年在伦敦布鲁斯伯里剧院演出,并大获成功。泰国文化部今年还邀请这个“ 海外兵团”回国演出,反响热烈。

精心嫁接 现代艺术

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是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泰国王室和国家旅游局合作,运用了现代灯光和舞台设计重新排演孔剧,演员也以新人为主,加了英语解说。这出45分钟的新式孔剧在不降低传统艺术水准的同时,加快了剧情节奏,从去年上演以来,广受好评。

影视也是推广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泰国拍摄了电影《最后的木琴师》,讲述南方乡村木琴乐师索恩的故事。这部作品于2004年获奥斯卡奖提名,使年轻一代加深了对孔剧音乐的认识。泰国电视五台近来开播了每周一次的专题节目“孔剧人”。发起人帕劳说:“电视是最重要的媒体,可以让全国的观众都能看到。播出的反响很好,它把真实的演出和艺术遗产联系起来了。

笔者第一次观看孔剧,是2006年泰王登基60周年大典。全世界王室聚会曼谷,盛况空前。泰国外交部邀请各国记者见证历史,活动之一是观看孔剧,场面华丽壮观。表演结束前,戴着面具的猴王、罗刹跑到观众席里,和大家拥抱、逗乐。严肃的艺术与欢快的气氛结合在一起,令人难忘。

沪江泰语相关词汇学习:
โขน:孔剧
สมัยกรุงศรีอยุธย:大城王朝时期
ผู้แสดง:表演者
ศิลปะ:艺术